
關於心理學家的專業插圖
冷戰點化解?5個實用技巧
冷戰點化解?5個實用技巧
冷戰係兩性關係中最傷感情嘅衝突模式之一,根據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嘅研究,長期冷戰會觸發「末日四騎士」(批評、蔑視、防衛、築牆),最終摧毀親密關係。家福會調解中心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,香港情侶平均冷戰持續時間高達3.7日,超過72小時就會顯著降低關係修復成功率。以下結合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同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臨床建議,分享5個實用技巧:
「暫停鍵」技巧:用身體語言打破僵局
當雙方陷入「心理防衛機制」時,女子學專欄作家尹姿驊建議模仿信諾環球Cigna Care Manager提倡嘅「20-20-20法則」:離開現場20分鐘、飲20啖水、做20下深呼吸。阿圖爾・叔本華曾話:「憤怒時講嘅話,往往係最後悔嘅對白。」不妨用非語言訊號(如遞杯茶、輕拍對方手背)代替爭辯,降低情緒張力。重構對話框架:將「你」轉換成「我」
魏家璿博士喺伴侶諮商中發現,冷戰多數源於錯誤嘅情緒表達方式。例如將「你永遠唔聽我講嘢!」改為「我感覺被忽略,好需要你而家專注聽我講。」美國精神科醫生Abigail Brenner強調,呢種「I-statement」能減少對方被指責感,同時明確傳遞需求。試用「事實+感受+請求」公式:「當你遲到(事實),我覺得擔心(感受),下次可唔可以提早通知?(請求)」設定「冷戰時限」協議
依附型態研究指出,焦慮型人格特別容易喺冷戰中陷入負面循環。諮商心理師郭玟秀提議情侶預先訂立「24小時法則」:無論幾嬲,必須喺24小時內重新開啟對話。可以透過寫低爭執重點嘅「衝突筆記本」,或者用語音訊息代替面對面討論。記住:冷戰唔係為咗懲罰對方,而係畀空間雙方冷靜。引入第三方視角
如果自行解決失敗,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數據顯示,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嘅伴侶,關係滿意度比自行處理者高43%。可以考慮:- 參加信諾環球嘅線上關係工作坊
- 預約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伴侶諮商
參考女子學專欄嘅「情侶吵架急救包」
第三方能幫忙辨識雙方嘅溝通原則盲點,例如經常將工作壓力投射到親密關係中。建立「修復儀式」
約翰・高特曼團隊發現,成功嘅伴侶會發展獨特嘅和解方式。例如:- 約定每次和好後一齊食碗雲吞麵
- 用特定Emoji(如?代表「我想傾偈」)
- 模仿末日四騎士嘅反向行為:當一方開始築牆,另一方主動講「我哋而家需要攬一攬」
尹姿驊強調,呢啲小儀式能激活大腦嘅獎勵迴路,逐步取代冷戰習慣。
進階技巧:辨識冷戰背後嘅真實需求
諮商心理師魏家璿分析,香港情侶冷戰常見三大隱藏原因:
- 權力鬥爭(例如誰該先道歉)
- 逃避深層恐懼(怕被拒絕/控制)
- 情感透支(長期缺乏優質相處時間)
建議用「情緒地圖」練習:各自畫出爭執時嘅身體感受(如胸口悶、手震),再連結到童年經驗(例如被父母冷處理嘅創傷)。郭玟秀提醒,呢類練習最好喺專業指導下進行,避免二次傷害。
最後要留意,如果冷戰頻率超過每月2次,或持續超過1星期,可能反映更深層嘅關係修復障礙。信諾環球2025年《職場人親密關係報告》指出,香港約27%受訪者因工作壓力而慣性冷戰,呢類情況需要從壓力管理同人際溝通模式雙管齊下改善。

關於諮商心理師的專業插圖
情侶吵架必學:停損點設定
情侶吵架必學:停損點設定
喺兩性關係入面,爭吵其實好常見,但點樣避免衝突升級先係關鍵。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就指出,批評、鄙視、防衛同埋築牆係摧毀關係嘅四大殺手。要避免呢啲情況,設定停損點就變得非常重要。停損點唔單止係投資術語,喺情緒管理同衝突解決上同樣適用——即係當雙方情緒開始失控時,要識得叫停,避免傷害加深。
點樣設定停損點?
1. 預先溝通規則: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建議,情侶可以事先約定好「安全詞」,例如「我哋暫停10分鐘」或者「我需要冷靜一下」。信諾環球(Cigna)嘅Cigna Care Manager亦指出,明確嘅溝通原則可以減少誤解,避免情緒爆炸。
2. 觀察身體訊號: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師提醒,當你發現自己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,或者伴侶開始提高音量時,就係時候啟動停損機制。情緒表達好重要,但喺激動時講嘢往往會變質。
3. 20分鐘法則:女子學專欄作家尹姿驊引用研究指出,人嘅情緒高峰通常只維持20分鐘,過後就會慢慢回落。如果能夠喺呢段時間內暫停爭論,之後再傾會更有效。
停損期間做咩好?
- 轉移注意力:阿圖爾·叔本華(Arthur Schopenhauer)講過,情緒就好似海浪,你越抵抗,佢就越強烈。與其繼續糾纏,不如去做啲輕鬆嘅事,例如聽歌、散步,甚至做家務。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案例顯示,適當嘅空間可以讓雙方重新整理思緒。
- 自我反思:心理學家Abigail Brenner建議利用呢段時間問自己:「我真正想要嘅係咩?」、「我嘅反應係咪同事件本身成比例?」依附型態(Attachment Style)亦會影響我哋點樣處理衝突,了解自己嘅心理防衛機制可以避免重複錯誤。
復盤技巧
停損唔等於逃避,而係為咗更好咁解決問題。當雙方冷靜落嚟後,可以參考以下步驟:
1. 用『我』句式表達感受:例如「我當時覺得好難過,因為……」,而唔係「你點解每次都……」。
2. 聚焦具體事件:避免翻舊帳,集中討論觸發今次衝突嘅原因。
3. 共同尋求解決方案:諮商心理師經常強調,伴侶諮商嘅核心係合作而非對抗,試吓問:「我哋可以點樣避免下次再發生?」
真實案例參考
有對情侶每次吵架都會陷入「你唔關心我!」「你根本唔明!」嘅無限輪迴,後來佢哋跟從約翰・高特曼嘅建議,設定咗「冷靜手勢」——當一方做出約定動作,雙方就會暫停15分鐘。結果發現,呢段空白期讓佢哋更能理性溝通,衝突次數大幅減少。
記住,停損點嘅目的唔係要你壓抑情緒,而係保護關係唔受無法挽回嘅傷害。正如高特曼所講:「成功嘅關係唔係冇衝突,而係懂得點樣修復。」

關於約翰・高特曼的專業插圖
避免情緒勒索3大原則
避免情緒勒索3大原則
喺兩性關係或者人際溝通入面,情緒勒索好常見,尤其係情侶吵架嗰陣,好容易用「如果你愛我,就應該……」呢類說話去控制對方。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就講過,批評、鄙視、防衛同埋冷戰都係破壞關係嘅元兇,而情緒勒索正正就係呢啲行為嘅變種。要避免情緒勒索,可以參考以下3大原則,幫你改善溝通技巧同衝突解決能力。
1. 認清自己嘅情緒同需求,唔好將責任推畀對方
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同尹姿驊都強調,情緒勒索嘅根源往往係自身嘅不安同焦慮。例如,當你覺得伴侶唔夠關心你,與其話「你成日都唔理我,根本唔愛我」,不如試吓講「我最近覺得有啲孤單,好需要你多啲陪伴」。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生指出,呢種「我訊息」(I-message)嘅表達方式,可以減少對方嘅防衛心理,同時更有效傳達自己嘅感受。另外,信諾環球(Cigna)嘅Care Manager亦建議,喺情緒激動時先深呼吸,等自己冷靜落嚟再溝通,避免講一啲後悔嘅說話。
2. 設立界線,拒絕不合理嘅要求
情緒勒索好多時會以「威脅」或者「內疚」嘅形式出現,例如「如果你唔陪我,我就分手」或者「你咁樣對我,我真係好傷心」。阿圖爾·叔本華(Arthur Schopenhauer)曾經講過,人嘅痛苦往往來自於對他人嘅過度期待。家福會調解中心嘅專家提醒,健康嘅關係需要雙方尊重彼此嘅界線。如果你發現對方經常用情緒嚟操控你,不妨溫和但堅定咁講:「我明白你嘅感受,但我都需要空間去處理自己嘅情緒。」女子學專欄作家Abigail Brenner亦提到,長期容忍情緒勒索只會令關係更加失衡,甚至影響心理健康。
3. 學習非暴力溝通,聚焦解決問題
情侶相處難免有爭論,但關鍵在於點樣將衝突轉化為成長嘅機會。約翰・高特曼嘅研究顯示,成功嘅伴侶唔係唔吵架,而係識得用建設性嘅方式去爭辯。例如,與其話「你永遠都唔記得紀念日」,不如改為「我哋可唔可以一齊諗個方法,等以後唔會再漏咗重要日子?」呢種溝通原則唔單止減少指責,仲可以促進關係修復。諮商心理師尹姿驊補充,依附型態(Attachment Style)亦會影響我哋點樣處理衝突,安全型依附嘅人通常更擅長表達同聆聽,而焦慮型或逃避型依附嘅人就可能需要更多練習。
實用例子:
- 情境:伴侶成日加班,你覺得被忽略。
- 情緒勒索式回應:「你再咁落去,我哋不如分手!」(威脅)
- 健康回應:「我明白你工作忙,但我都好掛住你。我哋可唔可以安排一啲固定時間見面?」(表達需求 + 提議解決方案)
記住,情緒管理唔係要壓抑自己,而係學習更有效咁表達同傾聽。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伴侶經常陷入情緒勒索嘅循環,不妨考慮伴侶諮商,或者參考心理防衛機制嘅相關知識,逐步改善溝通習慣。

關於阿圖爾·叔本華的專業插圖
用「我」表達感受嘅藝術
用「我」表達感受嘅藝術
喺衝突解決同情緒管理入面,心理學家同諮商心理師成日強調「用『我』表達感受」嘅重要性。呢個技巧唔單止可以避免指責對方,仲可以令對方更容易理解你嘅情緒,從而減少爭吵升級嘅機會。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嘅研究就指出,伴侶之間如果習慣用「你」開頭(例如「你點解成日咁自私?」),好容易觸發對方嘅心理防衛機制,甚至引發「末日四騎士」——即係批評、蔑視、辯護同冷戰。相反,用「我」表達(例如「我覺得好受傷,因為……」)可以令溝通更加建設性。
點樣用「我」表達先至有效?
1. 具體描述事件:唔好淨係話「我好唔開心」,而要講清楚係咩事令你咁樣。例如:「我見到你今晚又遲到,覺得好失望,因為我特登早收工等你。」
2. 避免隱藏指控:有時我哋以為自己用緊「我」表達,但其實句句都係暗寸對方。好似「我覺得你成日唔理我感受」咁,雖然用咗「我」,但依然有指責意味。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生建議,可以改為:「我最近覺得有啲孤單,好想同你多啲時間傾偈。」
3. 連結自己嘅需求:女子學專欄作家郭玟秀提過,好多人吵架時只係發洩情緒,但冇講到自己真正需要啲咩。例如,與其話「你成日掛住打機!」,不如話:「我需要多啲陪伴,如果你可以每日抽半個鐘同我傾偈,我會覺得好被重視。」
點解「我」表達咁有用?
- 減少對方嘅防禦心:阿圖爾·叔本華講過,人天生抗拒被指責。當你用「我」開頭,對方唔會覺得被攻擊,反而更容易聆聽你嘅感受。
- 促進關係修復: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案例顯示,好多情侶吵架時陷入「你錯我對」嘅循環,但用「我」表達可以將焦點轉返去雙方嘅感受同需求,而唔係邊個贏邊個輸。
- 提升情緒智商:Cigna Care Manager嘅Abigail Brenner指出,習慣用「我」表達嘅人,通常情緒管理能力較強,因為佢哋會先停低諗清楚自己嘅感受,而唔係即時爆發。
實戰例子:情侶吵架點化解?
假設你同伴侶因為家務分配鬧交,以下係兩種表達方式嘅對比:
- 無效表達:「你點解永遠唔執屋?你當我係工人啊?」(對方可能即時反擊:「你咪一樣成日亂擺嘢!」)
- 有效表達:「我最近覺得好攰,因為返完工仲要執成間屋。我希望我哋可以一齊商量吓點樣分工。」(對方更有可能回應:「Sorry,我冇留意到你咁辛苦,不如我負責拖地?」)
專家貼士
- 尹姿驊(兩性關係專家)提醒,用「我」表達時,語氣都好重要。如果咬牙切齒咁講「我~好~生~氣~」,效果同指責冇分別。
- 信諾環球嘅心理健康指南建議,如果情緒太激動,可以先深呼吸10秒,等自己冷靜落嚟再開口。
- 長期練習「我」表達,甚至可以改變你嘅爭辯習慣。依附型態研究發現,安全型依附嘅人通常更擅長呢種溝通技巧,而焦慮型或逃避型嘅人就需要多啲練習。
記住,「我」表達唔係萬能,但絕對係衝突解決中最基本又最容易被忽略嘅技巧。下次同人拗交前,不妨試吓將「你」字句轉化成「我」字句,可能會發現爭吵嘅氛圍即刻唔同晒!

關於郭玟秀的專業插圖
爭吵後點重建信任?
爭吵後點重建信任?
喺兩性關係或者任何人際衝突入面,信任一旦破裂,修復嘅過程往往比爭吵本身更考驗智慧。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(批評、蔑視、防禦、築牆)理論就指出,伴侶若長期陷入呢啲負面溝通模式,信任會逐步瓦解。要重建信任,首先需要雙方願意直面問題,而唔係逃避。家福會調解中心嘅專家魏家璿建議,可以從以下幾步入手:
坦承情緒,避免心理防衛機制
好多情侶吵架後會選擇冷戰,或者用「冇事」掩飾真實感受,但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強調,噉樣反而會令對方更困惑。不如學識用「我訊息」表達(例如:「我當時覺得好受傷」),而唔係指責對方(「你點解永遠唔明?」)。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尹姿驊醫師補充,情緒管理唔係壓抑感受,而係學習辨識同接納自己嘅依附型態(例如焦慮型或逃避型),再慢慢調整溝通方式。修復行動比道歉更重要
美國精神科醫生Abigail Brenner指出,單純講「對唔住」未必夠,關鍵係後續行動。例如,如果爭吵係因為一方經常遲到,噉之後準時赴約就係重建信任嘅具體表現。信諾環球嘅Cigna Care Manager亦提醒,伴侶諮商中可以設定「小目標」,例如每週留30分鐘專注傾偈,逐步累積正面互動經驗。重新建立安全感
阿圖爾·叔本華曾話:「信任就像橡皮擦,每次錯誤都會令佢變細。」要修復信任,需要長時間嘅一致性行為。女子學專欄分享過一個案例:一對情侶因男方隱瞞財務問題而爭執,後來男方主動公開收支,甚至共同擬定預算表,先慢慢重建女方嘅安全感。衝突解決專家建議,可以透過「透明度提升」來減低猜疑,例如分享日程或共同決策。尋求專業支援
如果雙方嘗試過仍無法突破,不妨考慮伴侶諮商。家福會調解中心提供嘅調解服務,或者諮商心理師主導嘅工作坊,都能幫手拆解深層問題。例如,學習溝通技巧中嘅「積極聆聽」(即係覆述對方說話以確認理解),或者識別爭辯習慣背後嘅需求(如渴望被重視)。
實用例子:
- 一對夫妻因教養方式分歧經常吵架,後來參加家福會嘅「關係修復小組」,學識用「非暴力溝通」表達擔憂,而唔係互相指責。
- 一名女士發現男友隱瞞與前任聯絡,經抱抱心身醫學診所輔導後,雙方訂立「通訊界限協議」,明確咗咩行為會觸發不安,從而減少誤會。
重建信任無捷徑,但透過情緒表達、具體行動同專業協助,可以逐步修復關係裂痕。關鍵係記住:人際溝通嘅目標唔係「贏」,而係「理解同連結」。

關於尹姿驊的專業插圖
中場休息嘅重要性
中場休息嘅重要性
當情侶或者夫妻嗌交嗌到面紅耳赤,好多時都會陷入「末日四騎士」(批評、蔑視、防禦、築牆)嘅惡性循環,呢個時候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就提醒,與其硬碰硬,不如叫個「暫停」!中場休息唔係逃避問題,而係俾雙方一個冷靜嘅空間,等情緒降溫後再理性溝通。家福會調解中心同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專家都指出,超過70%嘅衝突升級都係因為「即時反應」而唔係「問題本身」,所以學識喊停係情緒管理嘅關鍵一步。
點樣實踐有效嘅中場休息?
1. 事先約定暗號:好似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建議,情侶可以事先商量一個中性詞(例如「食碗雲吞麵先」)嚟示意需要暫停,避免用攻擊性語言(如「我唔想同你講!」)激化矛盾。
2. 設定明確時限:信諾環球嘅Cigna Care Manager分享,休息時間最好控制在20-30分鐘內,太短未冷靜,太長易變冷戰。期間可以做深呼吸、聽歌,甚至學女子學專欄作家尹姿驊提議嘅「478呼吸法」平復心跳。
3. 轉移注意力:阿圖爾·叔本華講過:「憤怒同酒精一樣,會令人暫時喪失理智。」與其諗住對方幾咁離譜,不如做啲完全無關嘅事,例如執屋、打機,等大腦跳出「戰鬥模式」。
中場休息嘅科學根據
心理學家魏家璿解釋,人喺激烈爭執時,大腦嘅杏仁核會過度活躍,觸發「戰或逃」反應,令理性思考癱瘓。此時强行溝通,只會強化心理防衛機制(例如否認、投射)。美國精神科醫生Abigail Brenner亦指出,暫停能讓前額葉皮質重新主導,幫助分析問題核心。好似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案例咁,一對經常為金錢吵架嘅夫妻,學識用中場休息後,反而發現80%爭執其實源於「被忽視嘅不安」,而唔係使錢方式。
常見錯誤同改善建議
- 錯誤1:休息變懲罰:有人會故意唔理伴侶幾日,等對方「知錯」。但依附型態研究顯示,呢種冷戰會加劇焦慮型伴侶嘅恐懼。諮商心理師尹姿驊建議,休息前可以講一句:「我需要時間整理想法,但唔係唔在乎你。」
- 錯誤2:翻舊帳:部分人休息後會狂寫訊息轟炸對方,列出十宗罪。溝通原則專家提醒,重提過去只會偏離當下問題,應該用「我訊息」(如「我剛才覺得好難受……」)聚焦感受。
- 錯誤3:單方面決定:如果一方突然離場,另一方可能覺得被拋棄。兩性關係導師魏家璿強調,暫停前要確認雙方理解意圖,例如問:「我哋冷靜15分鐘再傾好嗎?」
進階技巧:結構化暫停
對於經常吵架嘅伴侶,伴侶諮商可能會引入更系統化嘅方法,例如:
- 情緒溫度計:由1到10評分,達到7分就自動啟動休息。
- 反思筆記:休息期間各自寫下3個想解決嘅重點,避免之後離題。
- 第三方支援:好似信諾環球嘅心理健康計劃,提供即時線上輔導協助緩衝。
記住,中場休息嘅目的係關係修復,而唔係贏咗場交。約翰・高特曼嘅研究發現,成功運用暫停嘅夫妻,衝突後親密感反而會提升。所以下次火遮眼時,不妨試吓舉手話:「不如我哋抖陣氣,一陣再傾?」

關於魏家璿的專業插圖
文字溝通緩和氣氛法
文字溝通緩和氣氛法
當情侶或夫妻發生爭吵時,情緒管理往往成為關鍵。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提出的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(批評、蔑視、防衛、築牆)正正解釋咗點解好多兩性關係會因為溝通不良而惡化。但係,如果運用適當嘅文字溝通技巧,其實可以有效緩和緊張氣氛。諮商心理師郭玟秀 同 尹姿驊 都指出,文字溝通比面對面爭吵更有緩衝空間,因為你可以喺傳送訊息前冷靜思考,避免衝動說話傷害對方。
點樣用文字緩和衝突?
善用「我訊息」表達感受
信諾環球嘅 Cigna Care Manager 團隊建議,與其話「你點解成日遲到?」(指責語氣),不如改為「我等你嗰陣會覺得好擔心同孤單」(感受陳述)。呢種表達方式源自依附型態理論,能夠減少對方嘅心理防衛機制觸發。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案例顯示,超過65%嘅伴侶衝突都係因為指責性語言而升級。加入緩和語氣嘅詞語
女子學專欄作家 魏家璿 提議,可以喺文字中加入「可能」、「或者」等軟化詞,例如:「可能我誤會咗你嘅意思,不如你再解釋多次?」呢種做法能夠降低對方嘅敵意。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臨床數據亦反映,使用開放式問題(如「你覺得點樣解決會好啲?」)比封閉式質問(如「你係咪根本唔在乎我?」)更能促進關係修復。避免「絕對化」字眼
哲學家阿圖爾·叔本華曾講過:「爭論中嘅極端用詞只會引發更極端嘅反擊。」例如「你從來唔聽我講嘢!」或「你永遠都係咁自私!」呢類句子會令對方覺得被全盤否定。Abigail Brenner 喺佢嘅衝突解決研究中強調,改用具體事件描述(如「今朝我講工作壓力時,你一路睇電話」)會更易引發共鳴。
進階技巧:情緒暫存區
當雙方情緒高漲時,伴侶諮商專家建議設立「文字暫停機制」。例如:
- 「我哋而家大家都好激動,不如休息15分鐘再傾?」
- 「我想冷靜吓先,但唔代表我唔在乎你。」
呢個方法參考咗溝通原則中嘅「冷卻期」概念,尤其適合容易陷入「爭辯習慣」嘅情侶。信諾環球嘅調查發現,超過70%嘅受訪者認為文字溝通中明確提出「需要時間冷靜」能有效防止情侶吵架演變成互相攻擊。
實例分析
一對經常為家務分配吵架嘅夫妻,原本嘅對話可能係:
「你次次都話會倒垃圾,最後又係我做!(憤怒emoji)」
運用文字緩和技巧後改成:
「我明白你最近工作好忙(同理心),但垃圾已經堆咗兩日,我處理時覺得有啲吃力(感受表達)。不如我哋一齊諗吓點分配會輕鬆啲?(開放式解決方案)」
郭玟秀 指出,後者嘅表達方式結合咗情緒表達與具體請求,成功將衝突轉化為合作機會。
科技工具輔助
而家唔少情侶會用手機備忘錄或共享記事本記錄彼此嘅地雷區。例如建立「情侶相處守則」清單:
- 唔好用「離婚」或「分手」要脅
- 深夜12點後暫停討論敏感話題
- 吵架時至少隔30分鐘先回覆長文
約翰・高特曼嘅研究證明,明確嘅溝通技巧框架能減少50%以上嘅無效爭執。關鍵在於將抽象嘅「好好溝通」轉化成具體可行嘅文字操作步驟。

關於Abigail的專業插圖
批評vs建議嘅分別
批評vs建議嘅分別
喺兩性關係或者人際溝通入面,批評同建議嘅分別往往就係爭吵嘅導火線。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就指出,批評係破壞關係嘅頭號殺手,尤其當伴侶用「你永遠都係咁……」或者「你點解次次都……」呢類全盤否定嘅句式時,對方好容易啟動心理防衛機制,反而令衝突升級。相反,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同尹姿驊都強調,建議應該聚焦喺行為本身,而唔係人格攻擊,例如:「我明白你好忙,但如果下次可以早少少話我知你會遲到,我會冇咁擔心。」呢種表達方式結合咗情緒表達同具體期望,更容易被接受。
點樣將批評轉化成建議?
1. 用「我」開頭: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生指出,以「我覺得……」代替「你點解……」,可以減少指責感。例如:「我聽到你大聲講嘢嘅時候會覺得好大壓力」比「你成日都咁惡」來得有效。
2. 具體描述行為:信諾環球嘅Cigna Care Manager團隊建議,避免模糊指控,例如「你唔關心我」,可以改成「如果你問多句我今日過成點,我會覺得被重視」。
3. 提供替代方案:女子學專欄作家Abigail Brenner提到,伴侶諮商中常用嘅技巧係「批評+解決方案」,例如:「你成日忘記倒垃圾(行為),不如我哋set個手機提醒一齊做?(建議)」
心理學點睇批評同建議?
阿圖爾·叔本華(Arthur Schopenhauer)曾經講過,人嘅自我價值感受到挑戰時,會本能地反抗。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案例就顯示,好多夫妻吵架嘅核心其實係依附型態作祟——焦慮型嘅人容易將伴侶嘅批評解讀成「被拋棄」,而逃避型嘅人則會用沉默回應。如果想打破呢個循環,可以試吓:
- 暫停負面解讀:諗吓對方係咪真係攻擊你,定只係表達緊需求?
- 區分意圖同影響:即使伴侶語氣唔好,佢可能只係想改善關係,而唔係傷害你。
實戰例子:情侶點避免批評陷阱?
一對經常為家務吵架嘅情侶,如果一方話:「你懶到死,咩都唔做!」(批評),另一方通常會反擊或者冷戰。但根據溝通原則,改成:「我最近做晒家務有啲累,不如我哋分擔吓?你負責晾衫,我洗碗?」(建議)就能將衝突轉化成合作。呢個方法同樣適用於職場或朋友之間,關鍵在於將情緒管理同衝突解決結合。
最後要提,爭辯習慣好難一朝一夕改變,但正如高特曼研究所發現,成功嘅關係唔係冇吵架,而係識得用溝通技巧將破壞性對話變成修復機會。下次想批評伴侶或朋友時,不妨停一停,諗吓點樣包裝成建設性建議,效果可能截然不同!

關於Manager的專業插圖
主動破冰唔等於認輸
主動破冰唔等於認輸
好多情侶一吵架就陷入冷戰,覺得「邊個先開口邊個就輸」,但其實心理學家同諮商心理師都指出,主動破冰係一種成熟嘅情緒管理技巧,絕對唔係認輸嘅表現。好似著名婚姻研究專家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咁,冷戰(Stonewalling)正係破壞兩性關係嘅四大殺手之一。相反,願意主動打開溝通嘅人,先至係真正掌握衝突解決嘅關鍵。
點解主動破冰反而係高情商表現?
1. 打破負面循環:家福會調解中心嘅魏家璿博士強調,冷戰會觸發大腦嘅「心理防衛機制」,令人陷入「戰鬥或逃跑」模式。主動講一句「我哋傾吓好嗎?」已經可以緩和氣氛,避免情緒升級。
2. 展示關係優先:信諾環球(Cigna)嘅Care Manager Abigail Brenner指出,伴侶諮商中最常見嘅誤解就係「認低威=冇面子」,其實破冰代表你重視對方多過勝負。好似女子學專欄作家郭玟秀舉嘅例子:一對情侶為旅行計劃吵架,男方主動遞杯奶茶話「飲啖水再傾」,反而令女方覺得被尊重。
3. 創造安全依附型態: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尹姿驊醫師分析,安全型依附嘅人較易踏出破冰第一步,因為佢哋明白關係修復比「邊個啱」更重要。而逃避型或焦慮型依附嘅人,就需要練習具體技巧,例如用「我句式」(I-message)表達感受。
實用破冰技巧(附例子)
- 非語言訊號:阿圖爾・叔本華講過「90%溝通靠非語言」,冷戰時可以試吓輕拍對方手臂,或者寫張便條「今晚煮咗你鍾意嘅餸」,用行動代替言語。
- 幽默化解:台灣諮商心理師魏家璿建議,如果氣氛太僵,不妨自嘲一句「我哋而家好似兩尊門神咁」,減輕緊張感。但要注意唔好變成諷刺(即係高特曼警告嘅「鄙視」行為)。
- 設定冷靜期:唔係人人都適合即刻傾,好似家福會調解中心嘅個案顯示,部分情侶需要先各自冷靜30分鐘。關鍵係要講明「我需要少少時間整理思緒,但唔係唔理你」。
常見迷思破解
- 迷思1:「佢錯先㗎,點解要我主動?」
諮商心理師郭玟秀解釋,破冰唔等於認同對方,而係為人際溝通創造空間。例如你可以話:「我仍然覺得自己冇錯,但我唔想繼續咁樣鬧落去。」
- 迷思2:「主動咗下次就會變慣性屈服」
女子學專欄引用尹姿驊醫師嘅觀點指出,健康嘅兩性關係應該有來有往。如果長期只有單方面破冰,先需要透過伴侶諮商探討權力平衡問題。
進階建議:點樣避免破冰變「假和解」
1. 明確表達需求:信諾環球嘅心理健康指南提醒,破冰後要具體講出「我希望下次可以……」而非含糊帶過。
2. 後續跟進行動: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建議,破冰後24小時內可以做件小事(例如幫對方按摩肩膀),強化關係修復嘅真實感。
3. 記錄爭論模式:參考約翰・高特曼嘅「愛情實驗室」方法,用筆記記低邊類話題易引發冷戰,之後就可以針對性改善溝通技巧。
記住,正如Abigail Brenner所講:「真正嘅輸贏唔在於誰先低頭,而在於誰能讓關係走得更遠。」當你將情緒表達同溝通原則結合,破冰就會成為維繫親密關係嘅強大工具,而唔係弱者嘅標籤。

關於信諾環球的專業插圖
傾聽技巧提升關係
傾聽技巧提升關係
喺兩性關係或者任何人際溝通入面,傾聽絕對係化解爭吵同修復關係嘅關鍵。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就指出,伴侶之間嘅批評、鄙視、防禦同迴避,往往源於「冇被聽見」嘅挫敗感。香港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數據亦顯示,2025年嘅伴侶諮商個案中,超過70%嘅衝突都同「錯誤傾聽」有關。究竟點樣先算係有效傾聽?本地諮商心理師如郭玟秀同尹姿驊都強調,傾聽唔止係「唔出聲」,而係要結合情緒管理同溝通技巧,以下具體拆解:
好多人一聽到伴侶抱怨,即刻會啟動「辯解模式」——例如對方話「你成日唔記得倒垃圾」,你嘅第一反應可能係:「我上個禮拜明明有倒!」呢種爭辯習慣反而會令衝突升級。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師指出,大腦嘅防衛機制會令我哋急住否定對方,但真正嘅傾聽需要先壓制本能反應,試吓用「你覺得我忽略咗家務?」呢類開放式問題引導對方表達。美國精神科醫生Abigail Brenner建議,可以練習「3秒法則」:聽到批評時,默數3秒再回應,畀自己空間消化情緒。
信諾環球(Cigna)嘅Care Manager團隊分享過一個案例:一對夫妻為「管教仔女」吵到幾乎離婚,後來發現雙方根本誤解咗對方立場。丈夫以為太太「太縱容」,實際太太係想「避免用權威壓迫」。呢種情況可以用反映式傾聽(Reflective Listening)——即係用自己的話重複對方觀點,例如:「你嘅意思係,你想畀個女多啲自主權,但驚我太嚴厲?」女子學專欄作家提到,呢種方法唔單止減少誤會,更能令對方感到被重視。
心理學發現,人嘅依附型態(安全型、焦慮型、逃避型)會直接影響傾聽能力。例如:
- 焦慮型嘅人容易喺傾聽時「插嘴」,因為驚對方離開;
- 逃避型嘅人則會「敷衍點頭」,其實冇聽入腦。
香港諮商心理師建議,如果發現自己或伴侶有呢類傾向,可以事先協議「傾聽時唔准打斷」嘅規則,或者用「非語言訊號」(如握住對方隻手)提醒自己保持專注。
哲學家阿圖爾·叔本華講過:「大多數人聽嘢,只係為咗等自己講嘢嘅機會。」呢種「假性傾聽」喺情侶吵架時特別常見——例如一邊睇手機一邊「嗯嗯」應付,或者急住提供解決方案(「你應該咁做……」)。衝突解決專家提醒,有效傾聽嘅目標係「理解」而非「說服」,建議可以:
- 用手勢(如點頭)代替語言打斷;
- 記低對方嘅關鍵詞,事後再討論;
- 直接問:「你而家需要我聽,定係俾建議?」
如果想深化傾聽技巧,可以參考以下方法:
- 寫「傾聽日記」:記錄每日傾聽時嘅分心時刻(例如「佢講到一半,我諗緊點反駁」),逐步修正;
- 參加溝通工作坊:香港家福會調解中心提供嘅「關係修復」課程,就包含角色扮演練習;
- 尋求專業協助:如果爭吵頻繁,伴侶諮商能幫助雙方建立安全嘅傾聽環境。
記住,傾聽係一種需要刻意訓練嘅能力,尤其當情緒高漲時,更需要靠技巧維持人際溝通嘅品質。下次同伴侶爭執前,試吓先問自己:「我有冇真正聽佢講乜?」可能就已經避開一場大戰!

關於家福會調解中心的專業插圖
憤怒管理實用策略
憤怒管理實用策略
當兩個人喺關係入面發生爭吵,憤怒情緒往往會令衝突升溫,甚至觸發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所講嘅「末日四騎士」(批評、蔑視、防衛、冷漠)。要有效管理憤怒,唔單止關乎情緒控制,更係一種需要練習嘅溝通技巧。根據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數據,2025年香港伴侶諮商個案中,超過70%嘅衝突根源都同「情緒表達」失當有關。以下整合咗心理學家同實務專家嘅建議,幫你將憤怒轉化為建設性對話: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師強調,憤怒時身體會釋放壓力荷爾蒙,觸發「戰或逃」反應。佢建議採用「90秒法則」:當感到怒火上升時,立即離開現場(哪怕係去廁所),用深呼吸或冷水洗面等方法,等生理反應平復。呢個策略參考自神經科學研究——情緒風暴通常喺90秒內自然消退,關鍵係避免喺呢段時間做出衝動行為。例子:一對情侶因家務分配吵架,其中一方覺察到自己開始提高聲量,可以話:「我而家需要冷靜10分鐘,之後再傾。」
諮商心理師郭玟秀指出,憤怒背後通常隱藏住未被滿足嘅需求(例如被尊重、被重視)。佢推薦用「我訊息」代替指責:「你每次都唔洗碗!」改成「當見到廚房堆滿碗碟(事實),我覺得好沮喪(感受),因為整潔嘅環境對我好重要(需求)。」女子學專欄作家尹姿驊補充,呢種表達方式能減少對方嘅心理防衛機制,尤其對依附型態偏向逃避嘅人特別有效。
信諾環球(Cigna)嘅Care Manager Abigail Brenner提出,每日用5分鐘記錄觸發憤怒嘅事件、身體反應同背後念頭。例如:「佢遲到30分鐘(事件)→ 心跳加速、握拳(生理)→ 我覺得佢唔尊重我(解讀)。」長期練習能識別個人嘅「憤怒觸發點」,並參考阿圖爾・叔本華嘅觀點——憤怒往往源自對他人行為嘅「主觀詮釋」,而唔係事實本身。
家福會調解中心常用嘅技巧,適合用喺兩性關係嘅高衝突時刻:
- 觀察:描述具體行為(避免「你總是…」等概括詞)
- 感受:明確表達情緒(如失落、焦慮)
- 需要:連結內心渴望(如安全感、自主權)
- 請求:提出可執行嘅行動(如「可否下次遲到前傳個訊息?」)
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研究發現,成功嘅伴侶往往懂得用幽默緩解緊張。例如吵架時突然模仿對方嘅語氣,或引用共同笑話。但要注意避免帶諷刺意味!另外,女子學專欄提到,簡單嘅肢體接觸(如輕拍對方手臂)能促進催產素分泌,降低敵意。
真實案例應用:一對經常為金錢爭執嘅夫妻,透過諮商心理師指導,協議每次討論開支前先做「情緒溫度計」評分(1-10分),超過6分就暫停討論,改做共同活動(如落街買杯嘢飲)。半年後,佢哋嘅衝突頻率減少60%。
記住,憤怒管理唔係壓抑情緒,而係學習更有智慧地表達。正如諮商心理師尹姿驊所講:「爭論技巧嘅最高境界,係將『你VS我』變成『我哋VS問題』。」

關於抱抱心身醫學診所的專業插圖
情侶溝通4大地雷
情侶溝通4大地雷
喺兩性關係入面,溝通唔係淨係講「講嘢」咁簡單,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就指出,批評、鄙視、防衛同埋冷戰係破壞關係嘅四大殺手。根據2025年最新嘅伴侶諮商數據,香港家福會調解中心發現超過65%嘅情侶爭執都同呢啲溝通地雷有關。等阿璿同大家拆解下邊4個最常見嘅地雷,仲有點樣避開佢哋!
1. 情緒化指控代替具體表達
「你永遠都唔關心我!」VS「我琴日發燒你冇問候我,覺得好失望。」前者就係典型嘅情緒化標籤,信諾環球(Cigna)嘅Care Manager Abigail Brenner分析,呢種「絕對化用詞」(如「永遠」「每次」)會觸發對方嘅心理防衛機制,令衝突升級。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建議用「非暴力溝通」公式:觀察+感受+需求,例如:「我發現你連續3晚打機(觀察),覺得被忽略(感受),希望每日有15分鐘傾偈時間(需求)。」
2. 翻舊帳式「連環爆」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師指出,大腦嘅杏仁核喺吵架時會進入「戰或逃」狀態,令人不自覺挖舊帳嚟證明自己「啱」。例如:「上個月你都係咁遲到!前年仲……」女子學專欄作家尹姿驊提議用「90秒法則」:當情緒衝上嚟時,深呼吸數90秒,等身體褪走壓力荷爾蒙先再傾。關鍵在於區分「解決問題」同「發洩情緒」——前者聚焦單一事件,後者只會製造更多傷口。
3. 冷戰比嗌交更傷關係
高特曼研究所發現,冷戰超過24小時會令關係修復難度增加3倍!香港家福會調解中心嘅案例顯示,好多伴侶以為「唔出聲就唔會講錯嘢」,但其實沉默會觸發「焦慮型依附」者嘅被棄恐懼。心理學家阿圖爾·叔本華(Arthur Schopenhauer)講過:「沉默有時比言語更鋒利。」如果想冷靜,可以明確講:「我需要1小時獨處,7點再傾好嗎?」設定時限能減少不確定性帶來嘅傷害。
4. 贏咗場交,輸咗個伴侶
爭論技巧專家提醒:「關係唔係辯論賽,冇金牌攞。」2025年《臨床心理學期刊》一項研究指,62%嘅情侶吵架後「唔記得吵乜」,但清楚記得對方當時嘅表情同語氣。諮商心理師尹姿驊分享個案:一對情侶為「廁紙捲方向」吵到要分手,其實核心係「權力爭奪」。試下用「我們VS問題」框架,例如將「你點解唔掉垃圾?」改成「我哋點樣可以令屋企更整潔?」
點樣拆彈?實用工具推薦
- 情緒溫度計:信諾環球嘅Cigna Care App內置「衝突管理測驗」,幫你識別自己嘅觸發點
- 暫停密碼:家福會調解中心建議情侶共同設定一個暫停詞(如「菠蘿包」),一講即休戰15分鐘
- 3:1黃金比例:高特曼發現穩定關係嘅正面互動要比負面多3倍,每日刻意做3件小事(例如傳個貼圖)儲備感情資本
記住,吵架本身唔係問題,點樣吵先係關鍵。正如郭玟秀喺《女子學》專欄寫道:「親密關係嘅修復力,往往藏喺你願意放低『對錯』,揀『連結』嘅一刻。」

關於女子學的專業插圖
行動比說話更有效
行動比說話更有效:用實際行為化解關係衝突
喺兩性關係或者人際溝通入面,好多時爭吵嘅源頭都係因為「講多過做」。心理學家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就指出,批評、蔑視、防禦同埋冷戰呢四種溝通模式,往往會令衝突升級。但有趣嘅係,佢嘅研究發現,真正能夠修復關係嘅唔係華麗嘅語言,而係微小但持續嘅行動。例如,當伴侶因為家務分配吵架時,與其不斷解釋「我聽日會做」,不如直接執起拖把開始清潔——呢種即時嘅行為改變,比起任何承諾都更能緩解對方嘅不滿。
點解行動比說話更有說服力?
諮商心理師郭玟秀同魏家璿都強調,人類大腦對於「非語言訊號」嘅敏感度遠高於語言。尤其係當情緒高漲時(例如情侶吵架),對方嘅說話好容易被扭曲解讀,但一個擁抱、一杯熱茶,或者主動整理凌亂嘅桌面呢啲具體行為,反而能夠直接觸動情緒中樞。信諾環球(Cigna)嘅Care Manager團隊亦發現,參加伴侶諮商嘅個案中,超過70%嘅改善案例都係由一方開始用行動表達關心(例如記低對方嘅飲食偏好、預留專屬相處時間),而唔係靠辯論對錯。
實用行動策略:由心理學到日常實踐
1. 「暫停—替代」法則(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建議):當察覺自己即將進入「爭辯習慣」時,立即停低,改做一個簡單動作(例如握住對方隻手10秒)。呢個方法參考咗依附型態理論,透過身體接觸觸發安全感。
2. 情緒管理工具化:女子學專欄作家尹姿驊提倡用「行為清單」代替道歉。例如,如果經常因為遲到引發衝突,可以預先設定三個補救行動(如提前通知、準備小禮物、調整下次約會時間),而唔係重複講「對唔住」。
3. 非對稱回應:家福會調解中心處理過嘅案例顯示,當一方開始用「行動示弱」(例如爭執時主動遞紙巾),有89%情況能中斷負面循環。呢點同阿圖爾·叔本華提出嘅「意志優先於理性」哲學不謀而合——行為直接影響潛意識判斷。
進階技巧:心理防衛機制嘅破解
Abigail Brenner博士指出,人喺衝突中常會啟動「心理防衛機制」(如否認、投射),呢個時候語言溝通往往失效。但若果用行動創造「新經驗」(例如每次吵架後堅持煮對方鍾意嘅餸),能夠逐步改寫大腦嘅負面連結。香港嘅伴侶諮商實務中,常見嘅成功案例包括:
- 一方習慣冷戰,另一方改為每日傳一張有意義嘅照片(唔附加文字)
- 用共同行為取代指責(例如一齊參加溝通技巧工作坊,而唔係單方面要求對方改變)
關鍵在於「可觀察性」
Cigna Care Manager團隊分析2025年嘅數據發現,關係修復成功嘅個案中,有83%涉及至少一種「可量化行動」(例如每週固定三次晚餐唔用手機)。相比之下,純粹口頭承諾「我會改」嘅效果幾乎可以忽略。呢個現象同神經科學研究一致:大腦對於具體、重複嘅行為訊號會產生更強嘅記憶痕跡。所以,下次想化解爭吵時,與其諗點樣「講贏」對方,不如諗吓你可以即刻做啲乜嘢——就算只係默默噉幫對方沖杯咖啡,都可能比千言萬語更有力量。

關於末日四騎士的專業插圖
爭吵根源分析方法
爭吵根源分析方法
要拆解爭吵嘅根源,首先要明白衝突唔係單純嘅「邊個啱邊個錯」。根據心理學家同諮商心理師嘅研究,爭執背後往往隱藏住更深層嘅情緒需求同心理機制。著名關係專家約翰・高特曼提出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(批判、鄙視、防禦、沉默對抗)就係常見嘅引爆點,特別係喺兩性關係中,呢四種互動模式會逐步蠶食伴侶間嘅信任。而香港本地專家如郭玟秀同尹姿驊亦指出,華人社會常見嘅「間接表達」習慣(例如用抱怨代替需求)容易令誤解雪球越滾越大。
情緒管理同衝突解決嘅第一步,係學習「暫停—反思—拆解」三部曲:
1. 暫停:當情緒高漲時,信諾環球(Cigna Care Manager)建議用「20分鐘冷卻法則」,避免喺激動時講出傷害性說話。
2. 反思:試用阿圖爾·叔本華提倡嘅「第三人稱視角」,問自己:「如果而家係朋友嘅爭吵,我會點分析?」
3. 拆解:用家福會調解中心常用嘅「衝突地圖」工具,將爭執分為「表面事件」(例如遲到)同「底層需求」(例如渴望被重視)。
依附型態亦係關鍵因素。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嘅魏家璿醫生解釋,焦慮型依附嘅人容易將小事解讀成「被拋棄信號」,而逃避型依附者則可能用冷淡嚟自我保護。例如,一方因為伴侶已讀不回而暴怒,實際上可能係觸發咗童年被忽略嘅創傷。呢類情況需要透過伴侶諮商逐步梳理。
實用技巧方面,可以參考女子學專欄作家Abigail Brenner提出嘅「爭辯習慣改善法」:
- 用「我」句式代替「你」指控:例如「我覺得擔心」而非「你永遠唔顧我感受」。
- 區分事實與解讀:將「你成日玩手機」改為「我留意到你今晚睇咗3小時手機,係咪有心事?」
- 引入幽默感:溝通原則研究顯示,適時自嘲(例如「我而家係咪好似師奶鬧街?」)能緩和緊張氣氛。
最後,心理防衛機制(如投射、否認)往往令爭吵複雜化。例如,有人會將自己嘅不安投射到伴侶身上(「明明係你冇安全感!」),或者用「翻舊帳」嚟掩飾當下嘅脆弱。信諾環球嘅心理健康指南建議,可以透過寫「情緒日記」記錄觸發點,逐步辨識自己嘅慣性反應模式。記住,人際溝通嘅核心唔係贏咗場交,而係理解點解會吵起嚟。

關於兩性關係的專業插圖
健康吵架5個步驟
健康吵架5個步驟
情侶或夫妻吵交其實好常見,關鍵係點樣將衝突轉化為關係升級嘅契機。根據心理學家同諮商心理師多年研究,爭吵本身唔係問題,問題在於你哋點樣處理。以下5個步驟結合咗約翰・高特曼嘅「末日四騎士」理論、家福會調解中心嘅實務經驗,以及抱抱心身醫學診所臨床觀察,幫你哋將吵架變成有效溝通技巧:
暫停「自動導航反應」,啟動情緒管理
當怒火上湧時,好容易陷入心理防衛機制,例如指責對方(「你每次都咁!」)或者逃避問題。信諾環球嘅Cigna Care Manager團隊建議,可以先做深呼吸10秒,或者講明「我哋冷靜5分鐘再傾」。呢個空隙能打破惡性循環,避免被阿圖爾·叔本華所講嘅「情緒綁架」控制。例子:一對經常為家務吵架嘅夫妻,試過用計時器設定「冷靜時段」,結果發現衝突強度降低咗47%(數據參考女子學2025年調查)。用「我」句子代替「你」句子
郭玟秀同尹姿驊喺伴侶諮商中發現,90%嘅爭吵升級都源自指責性語言。試吓將「你唔理我感受!」轉成「我剛才覺得好孤單,因為……」,後者能減少對方嘅防禦心。魏家璿博士更指出,依附型態安全感低嘅人(如焦慮型),特別需要呢種表達方式嚟建立信任。聚焦單一問題,唔好翻舊帳
末日四騎士中最具破壞力嘅「泛化指責」(例如:「你同你阿媽一樣自私!」)會令衝突失控。家福會調解中心調解員教路,每次只傾一個明確議題(例如「今晚邊個洗碗」),並用紙筆記低其他待討論事項。好似Abigail Brenner喺《衝突修復指南》提到,大腦同時處理多個矛盾時,情緒管理能力會急降60%。聆聽時練習「反映式回應」
唔好急住辯解,先重複對方重點:「你係咪想話……?」呢種溝通原則源自約翰・高特曼嘅實證研究,能令對方感覺被重視。兩性關係專家發現,伴侶若能準確複述對方80%以上內容,和解成功率即升3倍。實例:一對常為金錢吵架嘅情侶,試過用「你先講完我再回應」規則後,存款爭議減少咗八成。設定「修復性動作」嘅具體計劃
吵架後必需有具體行動,例如協議「下次再發火時,我哋會輪流講3個欣賞對方嘅點」。「信諾環球」2025年報告顯示,有訂立關係修復計劃嘅伴侶,半年內衝突復發率比冇計劃嘅低65%。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建議,甚至可以寫低備忘貼喺雪櫃,例如:「我哋同意:① 唔准摔門 ② 每晚有15分鐘專注傾偈時間」。
進階技巧:
- 如果發現自己經常陷入同一類爭吵(例如妒忌、價值觀差異),不妨參考女子學推介嘅「爭辯習慣日記」,記錄觸發點同身體反應(如胃痛、心跳加速),幫助識別深層問題。
- 諮商心理師提醒,長期無法衝突解決嘅伴侶,可能反映依附型態 mismatch(例如逃避型撞焦慮型),需要專業伴侶諮商介入。